10月10日,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团队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片上学习(机器学习能在硬件端直接完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在支持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有望促进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展。
该芯片包含支持完整片上学习所必需的全部电路模块,成功完成图像分类、语音识别和控制任务等多种片上增量学习功能验证,展示出高适应性、高能效、高通用性、高准确率等特点,有效强化智能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学习适应能力。
相同任务下,该芯片实现片上学习的能耗仅为先进工艺下专用集成电路(ASIC)系统的1/35,同时有望实现75倍的能效提升,展现出卓越的能效优势,极具满足AI时代高算力需求的应用潜力,为突破冯·诺依曼传统计算架构下的能效瓶颈提供了一种创新发展路径。
据清华大学介绍,记忆电阻器(Memristor),是继电阻、电容、电感之后的第四种电路基本元件。它可以在断电之后,仍能“记忆”通过的电荷,被当做新型纳米电子突触器件。
2012年,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钱鹤、吴华强团队开始研究用忆阻器来做存储,但由于忆阻器的材料器件优化和集成工艺不成熟,团队只能靠自己在实验室里摸索,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实验中探索提高器件的一致性和良率。
两年后,清华大学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优化忆阻器的器件工艺,制备出高性能忆阻器阵列,成为中国率先实现忆阻器阵列大规模集成的重要基础。
2020年,钱鹤、吴华强团队基于多阵列忆阻器,搭建了一个全硬件构成的完整存算一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上高效运行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成功验证了图像识别功能,比图形处理器芯片的能效高两个数量级,大幅度的提高了计算设备的算力,实现了以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件成本完成复杂的计算。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后姚鹏介绍,该芯片参照仿生类脑解决方法,可实现不同任务的快速“片上训练”与“片上识别”,能够有效完成边缘计算场景下的增量学习任务,以极低的耗电适应新场景、学习新知识,以使用户得到满足的个性化需求。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科学技术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后摩尔重大研究计划、北京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支持。
回到证券交易市场,在A股三大指数集体调整的背景下,10月10日午后,A股芯片板块逆势走高,存储芯片方向领涨。其中,好上好强势斩获5连板,冠石科技斩获3连板,同有科技、聚辰股份、唯捷创芯均大涨超10%。据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收盘,A股半导体板块的总市值升至约31000亿元。
一是,10月9日,韩国总统办公室通报,美国同意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向其位于中国的工厂提供设备,无需其它许可。意味着,在无需单独批准的情况下,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可以向其中国工厂供应含美国技术的半导体设备。作为全世界最大和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
二是,市场消息称,存储芯片价格已触底反弹,三星等国际大厂正在酝酿涨价,涨价预期大多分布在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领域。
另外,分析人士指出,华为、苹果等多家终端厂商发布新品带动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订单饱满,有望迎来需求复苏;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存储芯片价格持续复苏,主要存储制造商的持续减产涨价形势下,有望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
海鑫集团今日尾盘闪崩,一小时跌近81%,回吐此前全部涨幅。收盘时跌81.03%,报0.85港元,成交额8077万港元,目前市值1.2亿港元。
据了解,公司是注册消防装置承办商,具有资格在香港承接安装、保养、维修或检查消防安全系统工程。
海鑫集团8月底至今持续走高,期内累涨约150%。公司大股东在股价尚在上涨阶段就清仓式抛售。根据香港联交所9月15日披露的文件,公司个人大股东黎敏英于9月7日售出海鑫集团1068.3万股普通股股份,价值约2832.49万港元。售出后,黎敏英最新持股数目为0股股份,持仓比例由7.42%降至0.00%。
持股集中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海鑫集团前5持股集中度达73%,前10集中度达84%。
海鑫集团截止今年4月的财政年度业绩显示,营收2.78亿港元,同比增加20.1%,录得净利705万港元,相较上年度亏损699万港元,亏转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