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敏芳,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动力与动力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燃料电池与储能研讨中心主任,国家要点研发方案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项目负责人,曾任国家“973方案”SOFC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动力行业高温燃料电池规范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动力研讨会燃料电池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能立异工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我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副理事长,世界学术会议(Asian SOFC Symposium)大会主席和北京市人大代表等。
陈述摘要:高温运转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体系,从小到缺乏1 kW、大到几百千瓦和兆瓦级电站,均具有简直最高能效(发电功率50%~65%、热电联供功率90%)和更低的碳排放(CO2减排20%~50%),具有广泛的燃料兼容性,特别适用于散布式供能范畴。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动力结构,又要努力完结“碳达峰、碳中和”方针,SOFC散布式发电技能必将在我国动力结构优化中发挥重要效果。
专家简介:姜玉雁,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首要从事新工质高效动力、传热与节能技能研讨。2016年以来带领团队展开sCO2发电研讨,开发了世界首台兆瓦级sCO2紧缩机并完结了试验测验,建成了兆瓦级sCO2发电试验机组。宣布研讨论文100余篇,授权创造专利26项和世界专利2项。掌管承当了包含国家要点研发方案、国家天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先导专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曾获我国产学研协作立异效果奖,当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和泰山工业领军人才项目。
陈述摘要: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能是广受重视的新一代世界前沿发电技能,近几年国内外试验研讨取得了重要展开,在透平紧缩机和胀大机、高温高压紧凑式换热器的规划、制作与测验方面取得打破。本陈述将结合演讲者团队的兆瓦级试验样机和要害部件研讨结果,总结介绍sCO2发电的中心科学技能问题和国内外研讨展开,并对新动力、核电、空天动力等范畴的使用远景进行讨论剖析。
专家简介:鹿院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可再生动力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我国动力工程学会新动力(设备)专委会委员。2011—2012年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当选为北京市科技新星。首要研讨方向为中高温熔盐储热及其使用研讨,先后完结包含国家天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863”项目课题、国家要点研发方案项目、青海省要点研发方案及企业托付项目10余项,宣布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
陈述摘要:跟着我国“3060双碳”方针的推动,火力发电逐渐从主力电源向调峰电源过渡,火电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成为火力发电面对的新问题。受锅炉最低稳燃负荷及汽轮机最低运转参数的影响,燃煤机组深度调峰遇到瓶颈。使用机组抽汽加热熔盐储热是完结燃煤机组深度调峰的有用手法,本陈述剖析了燃煤机组不同抽汽储热集成方案,并对根据熔盐储热的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未来展开方向进行展望。
专家简介:赵英汝,厦门大学动力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结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2008—2011年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讨。长时刻从事才智归纳动力技能的研讨开发,面向动力电力体系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展开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国家严重需求,聚集归纳动力体系、动力互联网、化工动力多联产、城市动力体系等优化规划理论、办法及使用,辅导多项才智归纳动力项目的落地施行。宣布SCI论文60余篇,H指数为32。主编及参编10部中英文专著及译本。任总述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Transitions副主编及JCR一区TOP期刊Applied Energy、Progress in Energy、Smart Energy、Scientific Reports、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Frontier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Energies等世界期刊编委,并任中文期刊《全球动力互联网》特约主编。兼任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获“Applied Energy出色论文奖”、“华夏建造科学技能奖”二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赏。当选中德科学中心“林岛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异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及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获福建省出色青年基金。掌管参加国家天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中德科学基金、国家世界科技协作专项、福建省科技方案项目、世界银行项目、美国动力基金项目及企事业单位托付项目共40余项。
陈述摘要:才智归纳动力是适应“双碳”方针的新技能、新方式和新业态,也是构建新式动力体系的重要抓手。归纳动力具有高可再生动力浸透份额及多能流耦合的要害特征,因为产能侧的可再生动力出力和用能侧的负荷需求均存在较强的动摇性,体系呈现出杂乱的动态随机特征及不确定性。归纳动力体系的安稳、高效、经济运转依赖于体系级的优化规划与功能调控,其要害在于对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规划,充分考虑不同地舆及气候条件下负荷、产能与储能设备之间的时序互补特性,并通过时刻序列仿真模仿迭代优化规划和运转方案。此外,归纳动力体系依赖于很多智能手法以和谐各种供能和转化技能及需求端的使用,在处理杂乱的参加者问题时,需求考虑多个竞赛方针之间的权衡。这种根据动态和空间散布的优化规划与功能调控是一种全新的手法。陈述将介绍才智归纳动力的研讨现状、展开趋势及面对的应战,并环绕负荷猜测、体系规划、优化决议方案等要害技能进行要点介绍。
专家简介:,南京师范大学讲师。2019年于我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讨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获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称谓。首要从事多动力体系互补集成、光伏光热归纳使用及太阳能变辐照聚光集热自动调控研讨。掌管国家天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Applied Energy、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闻名期刊宣布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Technology等英文专著,授权国家创造专利33项。
陈述摘要:展开燃煤电站碳减排是完结双碳方针的必经之路,但依托电站本身能量完结碳捕集,能效价值巨大。本陈述介绍将太阳能与燃煤发电碳捕集体系彼此耦合使用的新思路,一方面凭借太阳能能量辅佐燃煤发电碳捕集,防止功率衰减;一起凭借燃煤高参数机组,通过能量梯级使用,完结太阳能量的高效发电,然后完结1+1>2的集成效果,为可再生动力与化石动力的互补低碳高效使用供给思路。
专家简介:韩伟,西安热工院储能技能领军人才,储能技能研讨所副所长。首要从事太阳能发电、多能互补、储能及火电深度调峰等相关研讨作业,完结国内榜第一批多能互补演示项目——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演示项目的规划作业,取得电力行业优异工程咨询一等奖以及电力行业优异工程规划一等奖,作为负责人完结熔盐储能体系要害技能、卡诺电池体系集成等多项储能范畴研发课题。宣布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软件作品权1项,参加编写规范3项、作品1项。
陈述摘要:新式电力体系下,火电机组面对严重转型压力,“双碳”方针下,新动力份额不断提高,不断紧缩火电机组的容量空间,一起跟着越来越多的火电机组抵达规划寿数,高排放火电机组的退役压力越来越大,退役机组设备处理、人员安顿、调理和保证电源缺乏等问题随之而来。一起新动力装机份额提高,电力体系的动摇性问题凸显,强配储能方针下新动力项目收益率缺乏导致其开发受阻。根据熔盐的卡诺电池是处理火电机组存续展开的严重技能道路,一起可供给超大规模的储能容量然后成为区域性储能中心。本陈述将针对卡诺电池的体系集成办法、要害技能以及其构建储能中心的瓶颈问题等进行讨论。
专家简介:王江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讨所博士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承当国家、北京市天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纵向课题,首要研讨方向为多能互补散布式供能体系与可再生动力使用、归纳动力体系优化集成和区域动力规划办法及实践。以榜首/通讯作者宣布SCI录入论文80余篇;授权创造专利4项;获2015年河北省天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2020、2021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及Elsevier我国高被引学者。
陈述摘要:多能互补体系中的多能流、多进程以及源荷不确定性等特色,使体系规划与运转调控中存在若干杂乱问题。本陈述从体系模型树立、多方针鲁棒优化办法以及自动调控战略3方面动身,对多能互补散布式动力体系的优化规划和运转调控进行讨论,然后提高动力使用功率、促进可再生动力的消纳。
专家简介:史翊翔,清华大学动力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从事洁净煤技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研讨。掌管国家要点研发方案项目/课题、国家天然科学基金要点/面上/青年项目、973课题、后勤保证部要点项目、省科技严重专项等项目50余项。宣布SCI论文140余篇,世界/国内专著5部,创造专利40余项。当选国家万人方案立异领军人才、青年优异人才,获首届北京市出色青年基金。科技部氢能技能要点专项专家组成员,世界氢能学会理事,电化学学会(ECS)高温分会执委会常委,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分会副主委,氢促会副主委。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我国创造协会立异一等奖、北京市创造立异大赛金奖、清华大学学术新人等奖赏。
陈述摘要:氢能将成为未来动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电、热等网络有机链接的重要载体,可有力支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动力体系。陈述结合国内外氢能工业展开现状,环绕双碳方针布景下建造新式电力体系的严重需求,从源端制氢、网端氢储运、荷端用氢方面剖析氢储能、氢电耦合供能范畴的展开现状,要点剖析电解水制氢、氢载体制取等重要要害技能的立异展开途径,展望氢储能、氢电耦合供能在未来动力工业中的立异使用。
专家简介:侯宏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动力电力体系国家要点试验室(华北电力大学)成员,我国电机工程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委员,国家太阳能光热工业技能立异战略联盟规范化专家组成员,长时刻从事太阳能热使用、热力体系节能及体系集成与优化、多动力互补体系等范畴研讨作业,首要包含太阳能集热体系中活动与换热问题,体系规划优化,太阳能热使用体系的功能点评办法;热力体系节能理论与办法,多动力互补冷热电联供体系集成优化及体系仿真等。
陈述摘要: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发电技能已被证明是一种使用太阳能规模化发电的有用办法。本陈述对该技能的展开现状、互补热功能及参数优化、太阳能贡献率点评办法、体系动态特性与变工况运转、体系安全性的实时仿真技能进行论说。
专家简介:李文甲,2013年本科结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博士结业于我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讨所,同年7月进入天津大学作业,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太阳能全光谱使用、光伏-光热-化学互补、太阳能燃料制取等方面研讨作业。掌管国家天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我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要点试验室开发基金等项目;在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宣布SCI论文38篇(榜首/通讯作者27篇),授权世界创造专利1项,国家创造专利4项。
陈述摘要:开发使用太阳能是完结动力结构绿色转型与碳中和战略方针的重要支撑。但太阳能使用仍面对功率低、不安稳等应战。本陈述从太阳能使用热力学理论研讨下手,探究太阳能发电功率极限及不可逆丢失产生机理,提出光伏-光热-化学反响互补的太阳能全光谱使用增效办法,构建太阳能光伏-热化学互补发电体系与全光谱制氢体系。
专家简介:刘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优异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出色青年科学基金、我国动力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首要从事动力体系优化与操控研讨作业,掌管国家天然科学基金4项及其他课题30余项,相关效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4完结人)、省部级一等奖5项,宣布SCI论文80余篇,其间榜首/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4篇当选ESI),获授权创造专利50余项。
陈述摘要:将太阳能热发电与燃煤发电的能量传递与转化进程耦合,可有用下降太阳能热发电本钱、下降电力出产的归纳碳排放强度,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多能互补低碳发电方式。完结光煤互补体系的高效、低本钱及灵敏运转是要害问题,本陈述将介绍太阳能与燃煤发电的集成体系方式及耦合变工况特性、体系动态特性及根据多能流质量差异的热工操控战略。
专家简介:钟晓晖,2007年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2018年在华北理工大学作业,2015年12月被聘为教授,现任我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讨所研讨员,首要从事风能热使用、高效热泵机组、光伏光热一体化等方面研讨。效果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当我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方案、北京市天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当选科技部评定专家、我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讨所攀爬人才方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宣布学术论文60余篇,SCI、Ei检索30余篇,授权创造专利26项。
陈述摘要:风能热使用是一种能够代替燃煤锅炉供暖并提高风能消纳才能的革新性洁净动力技能,“风热机组”是我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讨所根据空气动力学与热力学穿插理论而提出的世界原创概念,其基本原理在于将风力机与热泵循环有机耦合,以风能作为驱动力,不通过发电环节而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热能,使体系造价下降的一起大幅提高体系功率。现在现已完结了100 kW和2.2 MW风热机组样机研发及工程演示使用,本陈述叙述内容首要包含风热机组基本原理、要害技能和工程演示使用状况。
专家简介:陆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北电力大学新动力发电国家工程研讨中心主任,国家天然科学优异青年基金取得者。首要从事固体燃料高效热转化技能研讨,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2018年和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第3)、第二十一届我国专利优异奖(第1)等奖赏。
陈述摘要:热解是生物质清洁高效使用的首要技能之一。本陈述针对多源生物质热解使用中的要害根底和技能瓶颈,介绍生物质热解反响机理与定向调控机制、多源生物质热解联产高值化工品及油气炭技能、质料适应性强的热解中心技能及设备、热解多联产的体系集成与工程演示,对助力“双碳”方针和建造美丽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简介:任强强,我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讨所研讨员、博士生导师。榜第一批中科院安稳支撑根底研讨范畴青年团队负责人,中科院青年立异促进会优异会员。长时刻从事煤与固体废弃物清洁高效使用研讨。我国电机工程学会清洁低碳发电专业委员会委员、我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资料分会理事、我国建筑资料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我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煤炭学报》《洁净煤技能》《水泥》等期刊青年编委/编委。取得我国产学研协作立异奖(2021)、中科院出色科技成就奖(2020)。
陈述摘要:固体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造的国家严重战略需求。固废(生物质和污泥等)焚烧污染物排放的许多问题比较涣散,陈述提出以废制废的思路,以生物质中的碱金属问题以及污泥中的磷资源化为打破点,介绍了污泥中磷的演化规则及其对生物质碱金属的固化机理,阐释了生物质为污泥焚烧重金属无害化转化供给化学吸附位的效果机制,形成了生物质/污泥清洁焚烧与磷资源收回的办法。
专家简介:李胜,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研讨所副所长兼书记、我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分会青年委员。掌管国家天然科学基金优异青年基金、面上基金、973子课题、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优异会员等多个项目。首要从事含碳燃料转化进程不可逆丢失与CO2富集机理、碳氢组分分级气化及制氢技能、低能耗CO2捕集技能以及可再生动力-化石燃料多能互补研讨。现在,在Nature子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nnovation(CELL旗下期刊,影响因子42)等期刊宣布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 YETA、澳大利亚工程院ATSE的低碳动力技能Future emerging leader、中科院百篇优异博士论文、中科院青促会优异会员等奖项。受邀世界闻名会议的特邀陈述——世界动力署IEA第四届焚烧后捕集CO2世界会议和美国ACS年会,并担任SCI期刊副主编。
陈述摘要:化石燃料脱碳对完结碳中和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本陈述探究了低能耗捕集CO2和高效制氢的新办法,剖析了煤-生物质互补气化的零碳/负碳动力体系的热力功能,并展开了小试研讨。研讨标明,煤-生物质互补气化结合CO2捕集可完结约75%的制氢功率,并能完结体系“零碳”排放。